江南官方体育APP下载

江南官方体育APP下载:西宁成“一带一路”重要支点:高精尖产品出口多国跨境

发布时间:2024-05-18 09:15:04 来源:江南app官方网站 作者:江南官方体育app

  作为青藏高原的东方门户,西宁自古就是西北交通要道和军事重地。昔日这座地处边陲、偏僻苦寒的高原古城恰恰是古“丝绸之路”南道(青海道)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1000多年前,唐王朝和吐蕃在赤岭(今西宁湟源县日月山)设立了青藏高原最早的“茶马互市”,内地之茶与藏区之马在高山深壑之间流动不息,同时也成为历史上汉、藏两大文明发生交流融合的一个重要渠道。

  驼铃悠悠、丝路漫漫,千载商路见证了历史的风云际会,踏入21世纪,高原特色藏毯逐渐走上高端化定制之路,闪耀国际舞台。阿联酋迪拜的奢华酒店、五星豪华邮轮上如今也能看见“西宁造”的身影。

  不过,藏毯仅仅是西宁不断深化贸易畅通的一个缩影。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太阳能光伏、碳纤维新材料等“高精尖”产品也从西宁出发,远销海外。

  近年来,西宁市深入贯彻习总对青海工作重大要求,聚焦产业“四地”建设,引导产业转型升级,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经贸合作,先后与全球102个国家和地区、30余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实现贸易往来。封关运行青藏高原首个综合保税区,打通海陆空立体化物流通道。

  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作为古丝绸之路上最活跃的城市之一,10年来,西宁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正逐步成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经贸往来、人文交流的重要支点。

  在距离西宁市区20多公里的湟中区加牙村,加牙藏族的织毯技艺已经在这里传承了300多年。2006年,该项技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相关史料记载,清康熙年间,藏传佛教圣地塔尔寺进行扩建,为供应寺院装饰及僧人们诵经的坐垫,藏毯便在塔尔寺附近的湟中加牙村逐渐蓬勃兴起。

  加牙藏族织毯传承至今已有七代,杨永柱作为传承人之一,从13岁开始编织藏毯,如今已有40多个年头。从家庭手工作坊到规模化生产,再到如今高端化定制闪耀国际舞台,他见证了当地藏毯产业的发展与革新。“传统藏毯的图案以祥云、莲花纹、水波纹这些元素为主,现在还原度比以前更高,现代气息更浓。”据他介绍,一幅长1.3米宽1米的纯手工编织藏毯,大概需要花费半年时间,售价上万元,甚至数十万元。

  青海省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拥有丰富的天然草场,盛产织造地毯最佳的原料——藏系绵羊毛,俗称“西宁大白毛”,具有纤维长,毛色纯白,有光泽,织密性强,弹性好,拉力大,耐酸,耐碱性较强等特点。用“西宁大白毛”编织的藏毯,具有坚韧耐磨、质地柔软、不易虫蛀、环保绿色等特点,其光泽犹如棉缎,是生产地毯的最佳原料,在国际市场上颇具盛名。

  2003年,青海省将藏毯产业列为重点产业进行扶持和培育,连续出台系列政策支持藏毯产业的发展,提出把青海建成国际性的藏毯生产集散地,以西宁市城南新区(2009年已划归城中区管辖)为基地把西宁建设成“世界藏毯之都”的目标,引导藏毯及绒纺企业入驻园区,实现产业集群化发展,藏毯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期。2004年,首届藏毯展在西宁城南新区落地,不仅展示了青海藏毯的企业形象,也为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机会。

  于2008年成立的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川工业园区,正是以青海资源优势和浓郁地域文化特色为依托,不断优化发展当地的藏毯绒纺产业。作为西部地区重要的毛纺产业集群试点地区,南川工业园区引进世界先进的地毯织机大力发展机织藏毯,成功吸引了多家知名藏毯企业入驻,已形成从原材料交易、洗毛、分梳、纺纱、染色和藏毯(地毯)及针织服装生产为主的全链条产业。园区以藏毯生产为龙头的特色毛纺织产业集群已逐渐形成,各类产品出口欧洲、北美、澳洲、中东等地区。据南川工业园介绍,园区内的藏毯产业2022年实现产值3.45亿元。2023年1-9月实现产值2.69亿元。

  “每一位来过我们工厂的外国客商都很惊叹,过去他们对藏毯的印象是类似于尼泊尔、巴基斯坦地毯那种。未曾想在西宁还有这么先进的生产工艺,不仅自动化程度高,又独具特色,即使在欧洲的工厂,也看不到。这打破了他们的认知,尤其是在听到我们做的迪拜双子塔万豪酒店、迪士尼邮轮这些高端项目,不禁感叹青海生产力量之大。”圣源地毯董事长薛婷解释道,欧洲工厂基本上是机器流水线操作,与欧洲不同的是,藏毯依然保留了传统的手工工艺,比如手工剪花、编织等,做到机器与手工相融合。“欧洲做不了,因为它没有这么多人力,尼泊尔、巴基斯坦也做不了,因为它没有这么大型的设备。国外厂商对我们很认可,说我们的地毯不只是质量,各个方面都有保障。”薛婷表示,从出口来说,现在公司所占领的市场恰恰是以前欧美企业所主导的传统优势市场。

  在圣源地毯生产车间的展示墙上,悬挂着几十块风格各异、色彩斑斓的精美藏毯, 仿佛置身于一场艺术展,一幅幅作品令人目不暇接。“藏毯是一个可以保存很久的东西,特别是手工挂毯,甚至可以作为收藏品。在一些博物馆,古董毯有成百上千年的历史,它是文化的一个载体,通过图案可以了解到那个时代的文化和审美,它早已不再是一个即时的消费品。” 薛婷说。

  如今,西宁制造的藏毯已经出口到涉及20多个“一带一路”倡议的沿线共建国家。“我们做的全部都是高端地标性的项目,出海很容易,有的大项目一做就是几万平。”但薛婷表示,过去还是偏重于制造这一块,现在更希望从设计、研发等各个方面把藏毯打造成一个文化品牌,“让藏毯成为一张金名片,把文化更好地传递出去。”

  “曾几何时,青海高原的高海拔成为我们的劣势,曾几何时,青海欠发达成为我们一个标识,但是这些劣势和标识在清洁能源这个重大机遇面前改变了。青藏高原光照足,离太阳更近,成了光电、风电、水电发展优势。大量的戈壁荒漠成为清洁能源发展最好的基地。”青海省委陈刚在2023“一带一路”清洁能源发展论坛致辞时这样说道。从2020年开始,“一带一路”清洁能源发展论坛已在西宁成功举办四届,不仅在促进清洁能源发展上取得了丰硕成果,也已成为国际清洁能源领域最重要的合作交流平台之一。

  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是习总亲自为青海高质量发展擘画的宏伟蓝图。党的以来,以光伏、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从无到有、不断扩大。

  光伏即用太阳能发电,发展光伏产业,青海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是离天空最近的地方,戈壁荒滩,年日照时长超2500小时,太阳能资源理论可开发量35亿千瓦。依托青海资源优势,西宁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加快建设千亿级光伏产业集群,引进了一批光伏制造龙头企业,形成了“多晶硅—单晶硅—切片—太阳能电池—组件—光伏配套应用”较完整的硅材料光伏产业链。

  如今,在西宁研发生产的清洁能源产品和领先的光伏系统技术走出国门远销海外,让西宁走向世界,也让世界认识西宁。国家电投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西宁分公司(以下简称黄河公司)IBC电池制造分厂副主任宋标告诉澎湃新闻(),公司在西宁从多晶硅生产到电池研发制造入手,已经形成绿色能源制造—建设绿色电站—生产清洁能源的绿色循环产业链,于2019年底完成了国内第一条N型IBC双面电池及组件量产示范线建设,同期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2022年是西宁IBC电池组件全面进军海外市场的起步之年。据《青海日报》报道,在2022年5月举行的德国慕尼黑国际太阳能光伏展会上,作为全球唯一量产双面IBC产品的光伏企业,黄河公司携最新款IBC组件盛装亮相,引起了欧洲市场的关注。同年11月,黄河公司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曼恩公司签署了可再生能源及绿氢项目合作开发谅解备忘录,西宁光伏企业成功走向国际。IBC电池组件产品,从西宁出发,远销西班牙、比利时、荷兰、德国、意大利等国,马德里工商业分布式屋顶、慕尼黑建筑外墙、奇塔代拉户用屋顶等都有它们的身影。

  “青海省在清洁能源方面已同时具备了自然地域优势和产业发展优势,而碳纤维是光伏、氢能和风电等产业发展不可替代的关键战略支撑材料。” 中复神鹰碳纤维西宁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连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谈及落户西宁的缘由,他说:“作为清洁能源大省,青海在电价、能源、土地等多个方面的要素成本具有一定比较优势。因为选择落户青海西宁,新项目投产后,公司T700级、T800 级碳纤维的生产成本也得以压减。”

  碳纤维被誉为21世纪的“新材料之王”,单根碳纤维的直径只有5微米,大约是头发丝的十分之一,但强度却是钢的7倍至10倍,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风电叶片、体育器材、交通建设等领域。曾经,我国碳纤维长期以来大量依赖进口,市场上高性能T700级碳纤维曾卖出过每吨数百万元的高价,碳纤维也因此被称为“黑色黄金”。

  2019年5月,中复神鹰西宁公司年产2.5万吨碳纤维项目落地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2023年5月实现全面投产,建成了全球首个海拔最高、单体规模最大的碳纤维生产基地。自2021年9月一期项目投产以来,西宁公司已累计向航空航天、新能源等领域供应T700级、T800级等高端碳纤维2万余吨。

  如今,碳纤维相关技术持续升级迭代、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不仅加速了碳纤维的国产化替代进程,促进了国产化碳纤维供应链的自主可控,而且全面提升了国产碳纤维的国际竞争力,碳纤维产品对外出口数量大幅增长。

  当地媒体报道称,今年3月,中复神鹰向西宁海关所属西海海关申报出口至意大利碳纤维8.6吨,货值157万元人民币,这是该企业首次向属地海关申报出口碳纤维产品。短短一个月之后,碳纤维出口已累计超1千万元。另据西宁市商务局消息,中复神鹰将在意大利设立5000平米的海外仓,以进一步贴近海外市场,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和服务费用。

  10月28日,山东港口青海(西宁)内陆港揭牌,“西宁号”铁海联运班列首发,打通了“青货出海”新通道。此次班列首次采取“区港联动”模式,满载1080.5吨的PVC从西宁综保区装箱直达青岛港,向海而行送往泰国和马来西亚。

  当天,西宁市副市长肖向东在致辞时表示,保税政策和港口功能的双重利好叠加,商品出口更加便利,退税周期大幅降低,通关效率有效提升,为“青字号”“西宁造”产品走出高原、奔向世界,开辟了一条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服务更优、无缝衔接、直运海外的国际贸易通道。

  西宁综保区是青藏高原上首个综合保税区,于2020年8月全面启动工程建设,2022年1月16日实现封关运行,是青海省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扩大对外开放的“桥头堡”。相关负责人介绍称,截至目前,西宁综保区共引进各类外贸企业24家。2022年实现进出口总额2.67亿元,占全市进出口额6.9%,占全省进出口额5.2%。2023年1月—9月,完成进出口3.25亿元,增长138%,占同期全省外贸进出口总值的9%,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12%。

  “西宁地处‘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交汇区域,从地理位置上来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城市,我们也正在构建辐射周边、联通海外的物流通道。依托山东港口集团的海运资源,打通了东向通道。青海是黄河头,山东是黄河尾,我们首尾相连,本次黄河两端携手联动,两地的政府都很重视,给予了很大的支持。” 西宁综保区运营服务部王君对澎湃新闻表示。

  作为全省对外开放重要平台,西宁综保区以贸易往来为抓手、产业促进为目标,积极拓展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值得一提的是,在2023年中国品牌商品(中东欧展)期间,西宁综保区与匈展平台,推进双方在跨境电商、招商引资、物流运输、产业发展、文化交流等服务项目合作。此外,在24届“青洽会”期间,与中白(白俄罗斯)工业园签订《两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促进双方在清洁能源、特色农牧、文化旅游等领域的经贸交流合作,推动中白工业园和西宁综保区“两国两园”贸易发展。

  上个月,西宁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产业基地开园,进一步打通了“青货出海”渠道,绿色有机农畜产品、新能源新材料、民族文化工艺品和生物医药等特色企业出口更加便。


上一篇:东华大学2023年美术与设计学类本科招生简章 沈阳 下一篇:2023年针织产业现状与发展前景